[口頭報告]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of Soil Surface Crack Development Under Drying-Wetting Cycles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of Soil Surface Crack Development Under Drying-Wetting Cycles
編號:414
稿件編號:376 訪問權限:僅限參會人
更新:2024-05-19 15:21:39
瀏覽:156次
口頭報告

報告開始:2024年05月31日 16:10 (Asia/Shanghai)
報告時間:15min
所在會議:[S9]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 [S9-2] Afternoon of May 31st
暫無文件
摘要
自然條件下干濕循環引起的土壤表面裂縫對地表污染物的輸送具有重要影響。對改造粉土和改造黑土兩個土壤樣品進行了10次D-W循環試驗,水分含量和土壤樣品類型各不相同。結果表明,土樣類型是影響裂紋發展的關鍵因素,高粘性土的裂紋發展更為突出。此外,含水量的增加導致總裂縫面積、裂縫比例、平均長度和最大長度以及寬度增加,而裂縫條數量和總長度減少。循環次數對裂紋發展也有顯著影響,循環次數越多,裂紋比例越大,裂紋條數量越大,最大寬度越大,最大長度和平均長度越小。基于SEM的觀測表明,在D-W循環下,內部孔隙結構的調整與表面裂紋發展密切相關,凸顯了孔隙結構變化是裂紋演化的重要因素。研究結果可為土壤污染防治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字
drying-wetting cycles; cracks; evolution patterns; quantitative analysis; microstructure
報告人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