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頭報告]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s of Carbon Emissions and Internal Land Use Changes in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of Jiangsu Province
    00
    days
    00
    hours
    00
    minutes
    00
    seconds
    00
    days
    00
    hours
    00
    minutes
    00
    seconds

    [口頭報告]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s of Carbon Emissions and Internal Land Use Changes in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of Jiangsu Province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s of Carbon Emissions and Internal Land Use Changes in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of Jiangsu Province
    編號:278 稿件編號:379 訪問權限:僅限參會人 更新:2024-05-19 15:37:49 瀏覽:156次 口頭報告

    報告開始:2024年05月31日 16:20 (Asia/Shanghai)

    報告時間:15min

    所在會議:[S10] Green Energy Transform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S10-2] Afternoon of May 31st

    暫無文件

    摘要
    農村居民點作為農村地區最基本的生產生活單元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一環。本文以江蘇省為例,綜合運用碳排放系數、幾何重心遷移、莫蘭指數等方法,結合中科院30m土地利用數據、土地利用碳排放系數、高分辨率影像和社會經濟等數據,對1990-2020年江蘇省各縣農村居民點碳排放、土地利用變化碳效應的時空動態格局進行研究。農村居民點碳排放研究結果表明:(1)農村居民點碳排放總體呈碳排放效應,生活能源碳排放比重最高;總量以2005年為界先減少后增加,蘇北和蘇南地區碳排放量高于蘇中地區,碳排放重心落在淮安市地區。(2)江蘇省各縣區的農村居民點地均碳排放強度在逐年減弱,強度重心均落在揚州市,高值重心集中在南通市區和蘇州張家港市,低值重心變化較大集中在連云港市;蘇南地區的地均碳排放顯著高于蘇中和蘇北地區,蘇中地區略高于蘇北地區,具有顯著的空間自相關性。土地利用變化碳效應研究發現:(3)以2005年為界,其它土地利用類型流入農村居民點先后呈碳排放和碳排放、碳吸收綜合趨勢;農村居民點流入其它土地利用類型并不活躍,主要流向了耕地和城鎮工礦用地,分別成碳吸收和碳排放趨勢;農村居民點土地利用變化流動碳效應,總體上呈碳排放的趨勢,只有蘇北地區少數縣區在部分年間是碳吸收的狀態;農村居民點土地利用變化年際碳效應均呈碳吸收效應。(4)土地利用變化地均碳排放強度空間格局呈現出南高北低的空間分布格局,重心集中分布在高郵市、揚州市區和泰州市區;其中地均流動碳排放強度在研究期內具有空間自相關性,地均流入、流出、年際碳排放強度只在部分期間存在空間自相關性。本研究揭示了農村居民點碳排放和農村居民點土地利用變化碳效應的時空分異,成果可為制定相應的減碳增匯對策提供科學的決策支持,也可為其他地方開展此類工作提供方法參考。
    關鍵字
    農村居民點;用地變化;碳效應;時空分異;江蘇省
    報告人
    Ying Lin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稿件作者
    瑩 林 中國礦業大學
    龍高 陳 中國礦業大學
    發表評論
    驗證碼 看不清楚,更換一張
    全部評論

    聯系我們

    投稿事宜:張老師
    電話:0516-83995113
    會務事宜:張老師
    電話:0516-83590258
    酒店事宜:張老師
    電話:15852197548
    會展合作:李老師
    電話:0516-83590246
    登錄 注冊繳費 提交摘要 酒店預訂
  • 成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