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提醒:
摘要錄用后,請登錄會議網站的個人中心,于3月15日前補充提交全文。全文格式要求可參考模板,建議長度在10頁以內,字數6000字以內。
1.征稿要求:
會議擬征集以下領域最新研究與應用成果的論文,具體領域包括(但不限于):
序號 |
分會議題 |
分會主席 |
下設議題 |
|
第 一 分 會 場 |
資源開發與利用
|
張吉雄,中國礦業大學,中國; Spearing Anthony John Spencer,中國礦業大學,中國; 李建威,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國; Eduardo Córdova Vergara,智利天主教大學,智利; Jero?me Fortin,法國科學院、巴黎高等師范學院,法國。 |
1. 智能采礦 |
|
2. 生態環境保護性開采 |
||||
3. 深部資源開采新理論與新技術 |
||||
4. 煤系共伴生資源開采 |
||||
5. 礦業系統工程 |
||||
6. 非常規天然氣地質與開發 |
||||
7. 煤系共伴生礦產資源地質 |
||||
8. 礦山工程地質環境與災害 |
||||
9. 礦山安全地球物理 |
||||
10. 地球科學大數據 |
||||
11. 礦井水害、污染防控與礦井水資源化利用 |
||||
12. 煤炭低碳化開發與利用 |
||||
13. 未來礦業 |
||||
第 二 分 會 場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胡振琪,中國礦業大學,中國; 周啟星,南開大學,中國; 黃國和,加拿大里賈納大學,加拿大。 |
1. 水環境化學與礦井水處理利用 |
|
2. 環境規劃與評估 |
||||
3. 土地復墾與生態修復 |
||||
4. 生態脆弱區評價與功能提升 |
||||
5. 環境地理信息與環境遙感 |
||||
6. 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 |
||||
7. 鄉村振興 |
||||
第 三 分 會 場 |
能源與可持續綠色發展
|
王新宇,中國礦業大學,中國; 常江,中國礦業大學,中國; 石敏俊,浙江大學,中國; 劉剛,南丹麥大學,丹麥; Bernhard Müller,德國德累斯頓工業大學,德國。 |
1. 能源政策研究 |
|
2. 能源資源管理 |
||||
3. 能源金融與綠色金融 |
||||
4. 綠色能源消費與可持續發展 |
||||
5. 生態文明與低碳經濟 |
||||
6. 資源型城市轉型與可持續發展 |
||||
7. 工業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 |
||||
8. 可持續設計研究 |
||||
第 四 分 會 場 |
能源科學與技術 |
周懷春,中國礦業大學,中國 肖睿,東南大學,中國 劉坤磊,肯塔基應用能源研究中心,美國 |
1. 氫能與燃料電池 |
|
2. 溫室氣體減排及資源化利用 |
||||
3. 化石能源清潔高效燃燒技術 |
||||
4. 流體科學與利用技術 |
||||
5. 傳熱傳質與儲能技術 |
||||
6. 智慧能源 |
||||
7. 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技術 |
||||
8. 新能源汽車能量管理與車聯網技術 |
||||
9.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新技術 |
||||
10. 新型電力系統 |
||||
11. 化學儲能工程 |
||||
第 五 分 會 場 |
智能化裝備與技術
|
周公博,中國礦業大學,中國
夏元清,北京理工大學,中國
張丹,加拿大約克大學,加拿大
|
1. 礦山智能化采掘裝備 |
|
2. 礦山高效提升運輸裝備 |
||||
3. 機械裝備傳動與控制 |
||||
4. 特殊環境機器人 |
||||
5. 礦山通信與物聯網 |
||||
6. 礦山云計算與大數據分析 |
||||
7. 礦山軟件理論與應用 |
||||
第 六 分 會 場 |
職業安全與健康 |
王恩元,中國礦業大學,中國
聶百勝,重慶大學,中國
Steven Schatzel,美國國家職業安全健康研究院,美國
|
礦業安全
|
1. 礦井通風 |
2. 礦井瓦斯防治 |
||||
3. 礦井火災防治 |
||||
4. 礦山動力災害防控 |
||||
5. 礦山應急救援 |
||||
6. 安全管理與評價 |
||||
職業健康
|
1. 職業危害檢測與評價 |
|||
2. 粉塵危害與防治 |
||||
3. 噪聲與振動控制 |
||||
4. 礦井熱害與降溫 |
||||
5. 工效學與人因工程 |
||||
6. 個體防護技術與裝備 |
||||
7. 智能交互與健康設計 |
||||
第 七 分 會 場 |
礦物與先進能源材料 |
馮培忠,中國礦業大學,中國
楊華明,中南大學,中國
Farid AKHTAR,瑞典呂勒奧理工大學,瑞典
Hermenegildo García,西班牙瓦倫西亞理工大學, 西班牙
|
1. 礦物材料 |
|
2. 礦山特種結構材料 |
||||
3. 碳材料 |
||||
4. 先進金屬材料 |
||||
5. 電池材料及其廢棄物管理 |
||||
6. 材料摩擦磨損與腐蝕控制 |
||||
7. 礦山無機非金屬材料 |
||||
8. 新型能源材料 |
||||
9. 環境功能材料 |
||||
第 八 分 會 場 |
公共安全與應急管理 |
王義保,中國礦業大學,中國
徐曉林,華中科技大學,中國
籃志勇,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美國
|
1. 城市安全與公共治理 |
|
2. 職業安全健康管理與政策 |
||||
3. 韌性社區與基層治理 |
||||
4. 生態安全與土地修復 |
||||
5. 糧食安全與耕地保護 |
||||
6. 國家安全與輿情治理 |
||||
7. 碳中和與國土空間規劃 |
||||
第 九 分 會 場 |
能源資源清潔加工與轉化 |
張海軍,中國礦業大學,中國
劉清俠,深圳技術大學,中國
馮昱清,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澳大利亞
|
1. 礦物分選過程強化 |
|
2. 干法分選 |
||||
3. 智能選礦 |
||||
4. 煤系資源綜合利用 |
||||
5. 煤基高端化學品 |
||||
6. 煤基高端材料 |
||||
7. CO2轉化與利用 |
||||
第 十 分 會 場 |
地下空間資源開發與利用 |
楊圣奇,中國礦業大學,中國
李曉昭,中國礦業大學, 中國; 周小平,武漢大學,中國
Ranjith P.G,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澳大利亞
吳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
|
1. 深部巖石力學基礎 |
|
2. 深部及特殊土力學基礎 |
||||
3. 深部地下工程災害防控 |
||||
4. 廢棄礦井資源開發利用 |
||||
5. 地下工程智能建造 |
||||
6. 深部固體資源流態化開采 |
||||
7. 地熱能及頁巖氣開采 |
||||
8. CO2地質封存 |
||||
9. 核廢料地質處置工程 |
||||
第 一 |
城鄉建設綠色低碳技術 |
孫良,中國礦業大學,中國
張赟,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中國
吳雨朋,英國諾丁漢大學,英國
|
1. 綠色城鄉建設探索和實踐 | |
2. 綠色低碳建材與建造技術 | ||||
3. 雙碳背景下城鄉建設與發展 | ||||
4. 綠色低碳建筑智能與技術 |
2.征稿要求:
會議面向廣大行業同仁征集與以上會議議題相關且未公開發表過的論文。來稿需先提交電子版的全英文論文摘要,摘要及論文通過會議網站(www.www.rwbk8.com)以Microsoft Word附件形式在線提交。摘要建議250單詞左右,內容包括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摘要及論文撰寫要求可在會議網站下載。本次會議工作語言是英文。
3.論文出版:
(1)通過大會學術委員會審核的論文將編入會議摘要集(電子刊);
(2)會議將按照一定比例評選優秀論文,并頒發優秀論文證書;
(3)經過同行評議的優秀論文可以在《礦業科學技術學報》(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上發表;
(4)大會特邀報告及分會場報告將分別頒發證書;
(5)會議將評選出最佳墻報獎,并頒發證書。